李金德副部长在全国殡葬改革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

李金德副部长在全国殡葬改革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
(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曰)
同志们:
全国殡葬改革工作会议,从十二月十八日开始,开了十 天,今天就要结束了。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怀下,经过参 加会议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,会议是开得好的,是适时的, 必要的,达到了预期目的。
会议期间,杨静仁副总理到会作,讲话秘另行印发。程子华部长在会议开始时讲了话,他说,殡葬改革 是要改变几千年来旧的丧葬习俗,毛i席、周总理在世时就 很重视,指示我们要搞好这项工作。现在,我们要加强政治 思想工作,切实把殡葬改革工作搞好,总结推广经验。张邦 英副部长作了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报告。大家还讨论了《火葬场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》,交流了经验。在会议上,大家 畅所欲言,进行r热烈的讨论,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,到 会的同志统一了也想,提高了认识,明确了殡葬改革的方向 和工作方针,受到了鼓舞,增强了信心,对进一步做好殡猝 改革工作将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。这次会议,中央各有关 部门,特别是新闻a传部门给予了火力支持,对开好这次会 议起了很好的作用。
现在,我就以下问題,讲几点意见。
一、关于贯彻执行殯葬改革工作方针的问届
这次会议的一个®耍收获,足进一步明确了殡葬改革工 作的方钎,这就是:坚决依莳群众,积极推行火葬,改革土 祁,破除旧的丧葬习俗,耍节俭办丧事,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,这个方针是根据我国n前的&际情况提出来的,要4 一个相当时期内贯彻执行。疾并改革工作要更好、更省、更 扎实的开展•
屮于我国幅员辽阔,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,在贝 彻执行这一方针时,一定要从木地ix的实私情况出发。花人 n稠密,交通方便的地区,原埘上应实行火葬,其中巳违冇 火拥场,实行了火葬的地方,要捉ft火化苹;目前尚未建立 火邦场的地方,要逐步为实行火袢创造条件,同时抓好土葬 改革。在地广人稀、交通不便荠不适宜推行火葬的地方,要 切实搞好土葬改革。对土葬要进行统一规划,建立集体公 墓,提侣平地深埋、不留坟头,不许占用耕地,克服乱埋乱 弗现象。 __
破除曲k丧*蛣音/•令舍办丧审,是殡葬改革工作方钋 的甩要内容。要真正做到这~5是很不容易的,必须进行艰 巨的政治思想工作,提高文化科学水平。最近张鼎丞同志不 幸逝世,党中央和人大常委会决定,遵照张鼎丞同志生前遗 K,采纳他亲属们的建议,不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,不开追 悼会,不成立治丧委员会,树立了从简办丧审的好榜样。这 对殡弈改革工作具有重要;i义,对这种社会主义新风尚,我 们应该广为.寅传,使广大干部、群众自觉地破旧俗、立新
风•但是,近两年来,不少地方旧的丧葬习俗抬头,火捣対 建迷信活动,铺张浪费办丧事的不良风气盛行。有的死了人 办酒席一百几十桌,花几千元,上万元,收挽帐几百条,爪 布数千尺。这种歪风邪气,有些还是领导干部带头搞的0闶 此,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宵,个别情节恶劣,在群众中进成很 坏彩响的,耍给予必型的纪律处分,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邪气。
二、 关于*籟火蘼场问腰
根据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,各地在-•、两年rt, 要结合本地冈的实际怙况,对火猝场进行认典地整顿。找顿 的目的在于巩固、提岛,更好地发展火葬丰业。对于那些逑 立在人口稀少,交通不便,建场多年火化业务很少,又不能 很快改变面貌的火葬场,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岱况进行锒顿, 作出妥善安排。
在火葬场进行整顿期间,是否可以建立新的火葬场?这 个问题还是要从实际出发4在人口稠密、交通方便、确实拟 要的地方,经过批准,可以建立新的火葬场。
三、 关于评选殡葬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问H
原来打算在这次会议上,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,纾 与各地同志商a,因为时间仓促,这次会议不评了,放在会 后进行。希望各地要积极做好评选的准条工作。有关评选条 件、范围和办法等,另行通知。
四、 关于磺»改革中的一曲舄休问s
在这次会议上,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,例如:述立殡邦 改革领导小纽,殡葬职工的工资福利,基建经费,殡葬V-是 否缴养路费,火葬场的标准设计和骨灰的处理等,这对我们 了解和掌握情况,研究改进工作很有好处。但是,不少问妃
涉及到其他部门,擗要共同研究。殡葬工作是大家关心的汁 会公益审业,各有关单位是会给以赞助的。对于存在的H S,各地不要等待,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能解决的予以解 决。
五、关于会议的赏彻问S
殡葬改革是一项®要的工作。大家问去以后,首先迆把 会议的精神向党委和政府汇报,并在党®和政府的领导下结 合3地的实际惦况m彻执行。传达贾彻要从上而下、一直传 达到基层,使干部群众受到一次殡葬改革,移风易俗,攰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付。贯彻执行这次会议稱神,既耍枳 极,又要稳妥。希望将传达贯彻执行悄况告诉我们。
最后,让我们满怀倍^>,把这次会议的精神k彻到实际 x作中去,使我们的殡葬改革工作有一 •个大的进步,为建设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做出贡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