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葬习俗的形成

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,需具备相应的社会条件。其中最主 要的应当是思想条件、物质条件和习俗原有的行为基础。到母 系氏族公社时期,我国的早期人类已经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。 所以,殡葬行为演变为普遍的社会习俗也就势在必然了。
一、 殡葬习俗形成的物质前提
我国的早期人类发展到母系公社时期,生产工具有了较大 进步,原始农业产量进一步增加,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, 人们的物质生活保障程度也有了相应的提高。这在仰韶文化的 王湾遗址一、二期文化层发掘中可以得到印证,王湾文化层共 发掘出93个似为窖穴仓库的灰坑®。如此的物质生活保障, 就是人们普遍实践殡葬行为基本的物质前提。
二、 我国殡葬习俗形成的例证
例证一: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分两大部分:上室和下室。上 室是生者的居住之所;在陡崖之下的下室为埋葬死者的墓地, 共发现有三只完整的人头骨和一具躯干骨。
例证二:仰韶文化的墓葬发掘多达2000多座,其中有成 人墓,也有儿童墓。仅在王湾遗址即发现墓葬119座,其中一 期文化有墓葬76座,葬式多样:其中包括长方形竖穴墓25 座,小口尖底瓶葬43座,瓮棺葬4座,二层台竖穴墓4座。
成人多为单身直肢葬①。半坡遗址也是葬式多样:单人葬、同 性合葬、二次葬、仰身直肢葬、俯身葬、屈体葬。多数小孩和 个别成人用瓮棺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