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系氏族时期殡葬习俗

诸多现象的印证涂朱现象。山顶洞人遗址和王湾遗址均在尸骨上或尸骨旁 发现有赤铁矿粉或朱砂粉,半坡遗址的姜寨墓地有赭石块随葬,元君庙墓地、石峡墓地和山西陶寺遗址等均存在涂朱现 象。
对于涂朱现象,有学者认为是人们不忍睹视亲人尸体惨白 而撤涂朱红以行修饰。其实不然,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, 涂朱现象首先是一种色彩崇拜的体现。这是人们长期生产、生 活经验的积淀。人们之所以在众多色彩中把朱(红)色作为崇 拜对象,主要是红色与人们的生存、生命密切相关。对人类生 死攸关的火,无论是早期的天然火,还是人类后期摸索得来的 人工火都是鲜艳的红色,这种红色之火是当时人类防兽御寒和 熟食图存的基本条件。从这个角度看,人类对红色充满敬爱之 情是必然的。另外,在日常生活中,从早期的“茹毛饮血”到 身前的人兽伤残,使得每个人都清楚地懂得血液(红色)对生 命维持的重要意义。所以在思想上,人们很自然地会把红色和 生命等同起来,使红色成为实质上的生命象征。
葬玉现象。半坡墓地一小女孩随葬有玉坠,圩墩遗址马家 浜文化遗存有随葬玉璜、玉玦、玉管等玉饰器,崧泽文化遗存 墓主口中有玉琀。四川文汉川亮湾出土发现“一大堆形色各异 的玉石器”,东北红山文化遗址也出土有大量玉石器。玉石器 被古人賦予了诸多的神奇成分。有文章说:“在中国古代人的 观念中,玉有降神的功能,……人死后将这种玉佩饰随葬墓 中,其用意显然是希望获得神灵的佑护。”®可见葬玉现象说 明人们对死亡现象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是明确的灵魂不死 思想产生的鲜明体现。
葬物现象。葬物现象与葬玉现象的实质是一样的。山顶洞 人、半坡人、仰韶人、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、红山文化等墓 葬多有数量不等的生活用品、美饰用品、生产工具随葬。
墓葬头向一致等现象。半坡人头向朝西,仰韶人、王湾墓 葬头向西北,马家浜文化头向朝北或偏西以及幼儿特葬(瓮棺 葬具下方打孔、不入氏族墓地),二次葬(半坡、仰韶)等现 象,都可以说明人们已经具有了比较一致的思想或宗教信仰。
因为每个氏族都建有自己的公共墓地,用于埋葬本氏族的 死亡人口,用作死亡人口的回归之“家”。实际上墓地就是原 始人生活的再现,比如仰韶人时期就是穴居而生。
公共墓地内的墓葬方向相对一致,则寓示着其他相应的一 致:社会地位、隶属关系、思想信仰、奋斗目标(当时的生产 发展水平决定了氏族成员必须依靠团体力量)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