殡葬改革殡葬设施邻避冲突的产生原因
殡葬改革殡葬设施邻避冲突的产生原因
(1)邻避冲突集体行动的产生缘于众多因素综合作用。中国转型时期特 定社会情境,建构了一个“理性变量一动员变量一怨恨变量”的本土化集体 行动框架。殡葬设施邻避冲突中是冲突双方的动员能力与反动员能力在发展 过程中“互构”的结果。居民反对殡葬设施的原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、公平 性问题、设施对地方形象的影响以及政府在环保配套方面的失职等。
(2)抗议层级螺旋结构的提升缘于主体回应的不适。抗议层级出现螺旋 结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冲突的不断升级,主要原因在于殡葬设施主体 回应不力或称为反动员能力的不适。在个体理性抗议阶段,殡葬设施主体没 有回应,导致部分抗议者成为草根行动者,不断发起抗议者动员;在集体理 性抗议阶段,殡葬机构并不认同设施邻避性,其反动员能力致力于营建“殡 葬设施无害论”知识体系,被邀请的专家也对邻避设施风险进行无限缩小。 双方迥异的立场加深了抗议者对兴建方的不信任;在集体非理性抗议阶段, 反动员能力动用大量非常规方式,抗议者怨恨积累到最高点并诱发非理性做 法。由于反动员能力的不恰当介入,导致抗议层
级呈螺旋式上升,冲突也变 得跌宕起伏。
(3)冲突双方互不妥协缘于邻避治理机制缺失。由于我国目前政治结构 仍然相对封闭,邻避抗议带有一定的情绪性反应,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居 民作为具体利益诉求的抗争关乎着更大的公共利益问题,但政府对于邻避冲 突还处于“邻避无意识状态”,有时被政府当作“不明真相的群众”的群体 性事件来进行处理。这种对邻避设施定性的迥异立场,决定了抗议者不可能 获得利益的空间,形成冲突双方互不妥协的局面。
此外,每逢发生邻避冲突,公众往往以讹传讹,严重扭曲的错误信息极 大地伤害着邻避设施拥有者或运行者。